为庆祝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6月21日上午,以“活化利用文化遗产 数字赋能人文经济”为主题的第一届大运河文旅融合学术交流活动在拱墅区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相聚大运河畔的浙大城市学院,共同为大运河文旅融合建设建言献策。
中国大运河从千年前的交通动脉,到十年前的“世界遗产”,再到现在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对连接不同文明、促进多样化的商务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浙大城市学院国际文化旅游学院、杭州市拱墅区大运河文化带管理办公室和香港理工大学杭州技术创新研究院大运河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大运河文化发展报告》。
报告全面梳理世界运河的厚重历史与蓬勃新生,宏观洞察大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数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实践与探索,探寻大运河文旅融合、城河共生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会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顾问Ludwig Rieder、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孙福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等7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运河”发表主旨演讲,共话城河共生全新范式;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大运河申遗与文化建设的十年变革、文旅产业十年变迁、运河景区未来发展与多元需求……
作为京杭大运河南端、杭州段核心展示区的拱墅区是大运河沿线区县(市)遗产保护最完整、最具典型意义的区域之一。接下来,拱墅将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引领,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数实融合、文旅融合为支撑,努力打造大运河文化研究高地,让中华文明在运河南端获得丰厚的滋养,更好地从历史走向未来,为这片土地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